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把准新一轮审核评估要义,强化“质量文化”建设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07-11 】

质量文化是持续提升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内生动力。中原工学院是如何借助新一轮审核评估推动质量文化建设的?副校长杨坤与我们详细分享了该校的一系列质量文化建设举措。

2023年11月底,中原工学院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动员暨培训会,标志着学校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正式启动。会上,校党委书记贾少鑫指出,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本科教育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做好审核评估工作意义重大,特别强调“把审核评估融入筹建河南电子科技大学、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日常工作中”。

在筹建“河南电子科技大学”关键时期的中原工学院,如何把准新一轮审核评估的要义,高质量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目标?围绕“质量文化”这一关键词,副校长杨坤与“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深谈了该校的多项举措。

麦:“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建设情况”是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中具体的审核重点之一。学校的质量文化建设工作是怎样开展的?

杨坤:质量文化是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隐性内驱力,学校非常重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组织、制度等方面建设,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教学评估中心,2013年独立成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学校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构建了目标决策体系、组织保障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资源保障体系、教学运行体系、质量监控体系、质量评估体系和反馈改进体系等“八位一体”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闭环体系,逐步形成了以学校自评为主体,以审核评估、专业认证、第三方评估、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等外部评价为辅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文化氛围。

结合上一轮审核评估整改要求,学校按照OBE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改革,递进推进质量文化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学校构建了校、政、企、师、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管”“评”“查”“督”一体化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通过“管”实现对教学质量工作的全面统筹设计;通过“评”开展教学质量自评;通过“查”实现教学质量的全周期及全过程检查;通过“督”实现对各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时督导。

强化教学质量组织建设。学校组建了由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教学条件保障部门、教学院(部)、教学质量监控部门、教师、学生及社会第三方组成的质量组织架构,分别履行教学质量目标确定与重大决策、教学质量信息生成与管理、资源保障、过程控制、评估与反馈、改进与提高等教学质量保障职责。学校内部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督导队伍,在学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校的相关制度和办法规定,有序开展各项教学监控工作。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制度。学校坚持以本为本,强化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制度建设,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要求,近年来通过“废改立释”,健全教学质量相关制度,形成了包含教学基本规范、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考核与奖惩、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文件59项,强化教学质量的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为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学校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中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要求,出台了多个文件,要求工科专业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毕业要求达成和课程目标达成开展达成度评价,并在其他专业逐步推广。组织督导专家对本科教学过程开展督导与评价,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开展阶段性和结果性评价。同时,借助学校多个在线教学平台,开展学生个体学习的过程和增值性评价,探索提升学生个体学习目标达成评价的路径、方法与手段

注重评价结果分析、反馈与应用。学校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质量管理的融合,探索运用大数据平台和工具,开展评价结果深度分析与多渠道反馈,以提高教育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和实时性。比如运用麦可思的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微软的POWER BI可视化分析软件,撰写各专项评估分析报告,对评价结果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个性化、交互式可视化分析,对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挖掘与洞察分析,为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并将各专项评估报告通过OA、质量管理平台、书面等形式及时反馈给相关院(部)和职能部门。同时,学校制定多个文件,将评估结果作为部门绩效考核、教师评优评先与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以激发师生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文化氛围,持续改进本科教学质量。

强化持续改进。学校以新一轮审核评估为契机,积极探索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举措,比如,在学校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考核等专项评估中,针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院(部)认真、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开展专项自查,形成问题清单,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安排专人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与评有效发挥教学质量评估持续改进的功能。

麦:学校内部质保体系的具体构成及亮点是怎样的?

杨坤:在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前面已提到,学校构建了“八位一体”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点成效。

在质量标准体系方面。学校从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试卷、毕业论文(设计)、就业、毕业生培养达成及中期发展等人才培养全生命周期设计了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培养方案质量突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与专业认证理念;专业质量突出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达到度;课程质量突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毕业要求子指标的支撑度;课堂教学质量突出思政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效果,落实以“两性一度”为核心的一流课程标准情况;试卷质量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突出选题开题、文献查阅能力、外文运用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理论综合运用能力、论文质量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评价及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管理质量等;就业质量突出就业率、就业结构、服务面向及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学习成长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毕业生培养达成及中期发展质量突出用人单位满意度、培养目标达成度、培养过程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

在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方面。学校每学期开展期初、期中和期末常规性教学检查、督导听课(校院领导听课、专家督导听课、同行听课等)、学生评教(阶段性与结果性评教)、教师评学、抽查评估(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考核等)、院(部)自查、问卷调查等教学质量多维评价方法体系。

在教学质量监测分析方面学校建立了本科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平台,通过对同层次、全国、全省院校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对比分析,实现了校、院、专业三级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同时,就业质量调查报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和毕业生中期发展与培养达成评价报告,为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充分发挥了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

在质量管理信息化方面。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质量管理的融合,在原有教学实时观测系统、学生评教App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云平台的建设,基于学校实际开展新模块、新功能,通过教务管理系统与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实现了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评价、分析与结果反馈的一体化,并运用POWER BI等大数据分析工具,开展教学质量多维度多层次可视化,形成各专项评估分析报告,为本科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撑与依据。

在教学质量协同管理方面学校各教学院(部)通过督导专家听课、师生座谈会、走访宿舍、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员、教学观测系统等渠道开展自评;学生处、院(部)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监控,以发现学风中的问题,找到提升学风的方案与措施;教务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则分别组织专家对教学过程与效果进行监控,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教风与学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就业指导中心、院(部)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校友及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信息反馈,有助于帮助学校发现教风与学风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校级督导组专家和学校党政办公室通过开展教学质量管理人员评价,发现教学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举措,学校逐步形成了职能部门、教学办、学工办、教师、学生等全员参与、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的教学质量保障格局。

麦:与校外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在学校的质保体系构建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杨坤:学校利用第三方调研分析与评价报告,发现学生学习成长、教师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这些评价报告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通过原因的深度挖掘,有助于学校持续改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三年来,学校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了毕业生就业质量、毕业生中期发展与培养达成、学生学习体验与成长、教师教学与发展等方面的调查与评价。比如,学生学习体验与成长调查,通过培养成果、学习投入、专业认知、课程体验、教学与学业指导、就业落实、成长支持等调研指标,帮助学校了解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学习与交流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的评价,了解学校管理服务部门对教学条件、管理服务、学风管理等方面的评价,发现学生、学校、职能部门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成因的深度挖掘与洞察,制定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措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条件保障度、教师教学能力、管理服务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文章来源:麦可思研究)